当前位置:首页 >> 戒毒研究 >> 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在戒毒康复人员中的效果
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在戒毒康复人员中的效果
2016/4/19 1:10:52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天康戒毒康复所   
时间:2014-06-07 13: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341 次

孙本良   郑雯慧   李汉兴

(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北京,102609

 

摘要 目的:探讨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自愿戒毒康复人员心理功能恢复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戒毒康复所有效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组12例康复人员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开展以存在心理治疗为理论依据的人际取向无结构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同期12例康复人员不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8周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试结果、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不成熟防御机制等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0.01),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吸毒人员在戒毒康复所接受人际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康复人员的人际交往、社交情绪及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和缓解,对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人际互动模式、戒除心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戒毒康复人员;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戒毒;效果评估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group psychotherapy in drug rehabilitees

Sun Ben-Liang, Zheng Wen-Hui, Li Han-Xing

(Beijing Tiantanghe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er, Beijing, 1026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group psycho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 of voluntary drug rehabilite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effectively in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ers.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12 drug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received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unstructured group psychotherapy,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of 12 drug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included at the same period did not receive an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emotional –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 and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group psychotherapy. The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emotional isolation, social isolation, emotional loneliness, social loneliness, 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8 week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 <0.01) , while the results of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P> 0.05). Conclusion: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motion and communicational skills of the drug rehabilite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receiving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group psychotherapy in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er, which might promote them to establish a new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model and prevent relapse.

KEYWORDS: drug rehabilitee;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group psychotherapy; detoxification; effect assessment

 

毒品滥用者由于长期使用毒品普遍存在着人格障碍与心理问题 ,而人格与心理因素影响着他们的成瘾、治疗与复吸[1] 。在戒毒康复场所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康复人员中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体现在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包括与家人、同事、朋友及社会其他人之间的人际互动问题。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对个体而言,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更好的帮助这些吸毒人员识别、正确应对及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是帮助康复人员提高操守时间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人际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是以存在主义治疗为理论依据的治疗方法,团体治疗为康复人员提供一个场所,使他们置身其中能与他人自由互动,帮助他们识别并且理解自己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使他们改变那些不良的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可以缓解和减轻他们的心理症状,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从而增强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勇气,戒除心瘾[3]。本研究对12名康复人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并用相关工具进行了评定,以期探讨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人员心理功能恢复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象以招募的方式选择入所满两周生理戒断反应基本消失且有较强戒毒愿望的康复人员,将24名康复人员(男性23名,女性1名),划分为试验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每组12人。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吸毒毒品类型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1)。干预前两组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防御机制问卷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实验组(n=12

对照组(n=12

 

人数(n

比例(%

人数(n

比例(%

P/Fisher’s

年龄(a)

 

 

 

 

1.000

21~

2

16.67

1

8.33

 

26~

3

25.00

4

33.33

 

31~

4

33.33

4

33.33

 

36~

1

8.33

2

16.67

 

41~

2

16.67

1

8.33

 

文化程度

 

 

 

 

1.000

初中

5

41.67

6

50.00

 

高中/中专

5

41.67

5

41.67

 

大专

2

16.66

1

8.33

 

婚姻状况

 

 

 

 

1.000

未婚

3

25.00

4

33.33

 

已婚

7

58.33

8

66.67

 

离异

2

16.67

0

0

 

职业

 

 

 

 

1.000

个体

3

25.00

2

16.67

 

无业

4

33.33

6

50.00

 

有稳定收入工作

5

41.67

4

33.33

 

吸食毒品类型

 

 

 

 

1.000

传统毒品

7

58.33

5

41.67

 

新型毒品

5

41.67

7

58.33

 

2  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各量表前后测相关因素得分比较( ±s,n=12

 

试验组

对照组

P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0.780

  量表分

 9.67±2.43

  9.42±s 1.88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情绪孤立

  7.33±1.30

  8.00±1.76

0.483

  社交孤立

  8.67±s 2.19

  8.50±1.45

  0.618

  情绪孤独

  8.67±s 1.23

  8.42±1.31

  0.885

  社交孤独

  7.58±s 1.51

  8.33±1.44

  0.062

防御方式问卷

 

 

 

  不成熟防御机制

5.94±1.08

  5.76±0.65

  0.532

  成熟防御机制

4.58±s 0.79

  4.67±0.65

  0.865

  中间型防御机制

4.83±s 0.72

  4.92±0.79

  0.565

  掩饰机制

4.42±s 0.79

  4.25±0.75

  0.380

 

1.2方法

1.2.1评定工具

采用以下心理测试量表对康复人员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进行心理测试:(1)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试;(2)情绪—社交孤独问卷测试;(3)防御机制问卷测试。

1.2.2团体心理治疗

    本次治疗经历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及结束阶段。由两名协同治疗师对试验组共进行8周团体心理治疗,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实验组成员以招募、报名、访谈的方式确定,采用封闭的无结构式团体形式,在治疗的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通过成员在团体中自己生成的问题开展工作,让成员逐步感受到自己固有的人际互动模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在团体中尝试新模式,建立去其他成员之间的人际连接。

1.3数据处理

将收集的问卷录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比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试验组各量表测试得分比较

3  治疗前后试验组各量表测试得分比较( ±s,n=12

 

干预前

干预后

P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0.001

量表分

  9.67±2.43

  6.33±s 2.02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情绪孤立

  7.33±1.30

  4.83±s 1.27

  0.000

社交孤立

  8.67±s 2.19

  6.17±1.12

  0.002

情绪孤独

  8.67±s 1.23

  5.00±1.13

  0.000

社交孤独

  7.58±s 1.51

  5.50±1.01

  0.001

防御方式问卷

 

 

 

不成熟防御机制

5.94±1.08

4.17±s 0.94

0.000

成熟防御机制

4.58±s 0.79

5.25±s 0.75

0.046

中间型防御机制

4.83±s 0.72

5.00±s 0,61

0.544

掩饰机制

4.42±s 0.79

3.83±s 0.72

0.072

3显示,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试验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试中结果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干预前后康复人员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及社交情绪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试验组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测试中的各个因子得分都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效果显著。表明经过团体治疗干预后,试验组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四个因子上均有明显改善。

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试验组在防御方式上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机制3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团体治疗干预之后,试验组的成员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程度显著降低。

2.2对照组各量表前后测相关因素得分比较

 对照组各量表前后测相关因素得分比较( ±s,n=12

 

前测

后测

P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0.201

  量表分

  9.42±s 1.88

  8.50±1.51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情绪孤立

  8.00±1.76

  7.25±s 1.66

0.294

  社交孤立

  8.50±1.45

  7.58±s 1.01

  0.084

  情绪孤独

  8.42±1.31

  7.42±s 1.17

  0.061

  社交孤独

  8.33±1.44

  7.33±s 1.23

  0.081

防御方式问卷

 

 

 

  不成熟防御机制

  5.76±0.65

  5.08±s 0.79

  0.062

  成熟防御机制

  4.67±0.65

  5.17±s 0.58

  0.059

  中间型防御机制

  4.92±0.79

  5.08±s 0.70

  0.557

  掩饰机制

  4.25±0.75

  4.08±s 0.67

  0.572

 

4显示,经过8周,对照组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量表的前后测试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实施以来,作为接受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康复场所,我们一直坚持把心理戒毒治疗作为各项戒毒康复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矫治手段,针对康复人员敏感、抱怨、意志力薄弱、自我评价低、易激惹、自我控制力差以及人际问题突出等问题,综合运用沙盘治疗、音乐放松治疗、线索暴露疗法等治疗手段,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相结合,采取结构式、半结构式和无结构式团体治疗等丰富的治疗形式,帮助康复人员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戒毒的信心,提高其抗复吸能力。

本研究通过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测试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干预后康复人员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等因素上都有了明显改善。防御在防御方式问卷中,我们观察到康复人员在治疗前较为突出使用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为抱怨、退缩、躯体化、攻击、幻想和分裂等,通过干预,康复人员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上有了明显的降低。

有研究表明,吸毒人员存在程度不同的人格缺陷,这些人格缺陷正是他们吸毒和复吸的人格基础。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自我认识方面,多次的吸毒,反复的戒毒经历,使他们不再以真实的自我面对现实,生活中给自己贴上了负面的标签。因为吸了毒而把自己视作与别人不同的人,或不把自己作正常人看待,常常以一个非自我的人格生活在世界上,自我评价较低。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感情冷漠,情绪极不稳定,易激惹,倾向悲观,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关心人,常抱有敌意和攻击性倾向,焦虑紧张抑郁,敏感多疑,常感觉困扰不安。在行为习惯方面:乐群从众,人云亦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意志力,自律性差,随意性大,行为懒散,且敢于冒险,胆大妄为,不计后果。[4]对吸毒人员来说,毒品似乎可以帮助他们满足因上述人格问题而导致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心不满足感,因而对毒品形成很强的心理依赖,因此戒毒心瘾才是戒毒康复治疗最重要的所在。本次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帮助康复人员解决因人际互动模式而产生的人际社交问题,进而促进他们心理功能的恢复,激发成员的成长和改变的潜力。本研究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就是在有效的团体心理治疗中,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团体为成员提供一个社会缩影,是成员的适应不良性行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这个团体里,治疗师帮助成员去发现自己固有的互动行为模式,清楚地显示出团体中行为的意义和动力[5]。通过8次的治疗,让成员在团体中去感受到希望的重塑和维持,让成员看到了自己问题的普遍性,减轻他们的绝望感,可以在团体中通过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在治疗中不断提高团体的凝聚力,让成员在安全的氛围下可以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展示真实的自己,帮助成员去实现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另外,本次研究中尝试着由一名治疗师和一名协同治疗师共同完成对试验组成员的团体心理治疗,在治疗中,协同治疗师们能够相互补充与支持,两人合作能拓宽治疗师的认知及观察视角,能更为及时和清晰的观察成员的反应,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4参考文献:

[1] 施红辉,李荣文,蔡燕强.毒品成瘾矫治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 74-80.

[3] 李娜,王晓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初探.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第19卷第5期,2010

 

[4] 刘畅戒毒人员的人格特点及其心理矫治[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10): 155-157.

[5] Irvin D.YalomMolyn Leszcz.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一线希望xueli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