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社工 >> 他们,是戒毒者的朋友、兄姊、叔伯……他们,扶助戒毒者走上阳光之路
他们,是戒毒者的朋友、兄姊、叔伯……他们,扶助戒毒者走上阳光之路
2017/11/30 8:49:36   来源:中国禁毒   

 禁毒社工,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群体。他们,为宣传禁毒知识不懈努力;他们,为戒毒者提供服务,陪伴、支持着曾经的吸毒者们积极与毒品对抗;他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心引领着戒毒者脱毒康复,回归社会……

 

 

雁归来,让他们再次回归

 

 

  2017年11月16日,“雁归来社区戒毒康复朱桂英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四川资阳举行,这是四川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室。在此次授牌仪式中,接牌的朱桂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戒毒康复工作室正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

 

  2011年,在丈夫鼓励下,朱桂英开始从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学会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支持他们,总有一天他们会变成发亮的星星,耀出自己的精彩。”她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和戒毒康复人员相处,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多。

 

  最初,刚接触戒毒工作的朱桂英基本算是个“门外汉”,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懂。她一度犹豫过,苦恼过,时时诚惶诚恐。但在主动学习、不断求问下,渐渐地,她学会了怎样与吸毒人员交流,怎样用言语感化,教育他们。

 

  在朱桂英看来,最重要的帮教方式还是用心。她坦言,以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是被动的,等待戒毒人员上门,“几乎一大半都不来,效果不好。”对此,她有着自己的思索,“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是想着要干出一番成绩,一个都没帮助(戒毒),这样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在戒毒帮教中,她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破解难题,冲破心中枷锁,让帮教对象不再自卑、自负。除了日常在办公室沟通交流外,朱桂英还主动上门走访,对帮教对象进行分类管理。而这种“细分化管理”也成了她戒毒帮教工作的重要“秘诀”,让一些戒毒康复人员逐渐走出“阴霾”。

 

  张某就是在朱桂英帮教下,重新开始新生活的一个典型。他曾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过多次,仍屡教不改、执迷不悟。了解情况后,朱桂英主动把这个硬茬接了过来,她发现张某最大的愿望是和妻子破镜重圆。

 

  为此,朱桂英多次找张某的妻子做工作,一次次的带病拜访感动了对方。介于张某的家庭情况,朱桂英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买水果,买书买玩具。真心真情打动了张某妻子,她终于同意给张某一次机会。

 

  不仅如此,在朱桂英的帮助下,张某还在一所公园当上了保安。四年后,成功戒断毒瘾的张某跳槽到本地南骏汽车厂,当上了车间小组长,女儿也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如今,他还主动将有相似经历的哥哥送到朱桂英所在的雁江区“雁归来”团队,请朱桂英用当年帮助自己的方法给哥哥戒除毒瘾。

 

 

  在朱桂英从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这几年里,经历了雁江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最后逐步探索建立形成“123N雁归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的历程。

 

  “123N”即党政“一把手”主抓有力度、“所地联动”接茬帮教不脱管、构建“三支队伍”强禁毒基石以及若干种禁毒社会化管理模式。

 

  2015年12月,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评比在北京揭晓,根据“123N雁归来”工程整理的《“细分化思维”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应用》教案,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动态管控栏下,依次记录着12、15、37三个数字,朱桂英介绍,这是根据戒毒康复人员的表现,将其分为重点、转化、回归三类来进行管理帮教,而这种方式正是“123N雁归来”细分化思维的亮点所在,也是创新之举。

 

  朱桂英介绍道,现在戒毒康复人员每月都要按时接受尿检,每月都要进行谈心沟通,半年写一次总结,通过这样的帮教,让他们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摆脱毒瘾,重新回到幸福美满的家庭当中。

 

 

 

老姚叔,让他们破镜重圆

 

 

  他不是警察,但每天都和涉毒人员打交道;他没有见过毒品,但每月至少要见涉毒人员29次……他是禁毒社工姚妙水,今年52岁,涉毒人员亲切地喊他“老姚叔”。

 

  老姚是转业军人,当过城管,曾每天和占道经营的商户、无证商贩等打交道,工作环境复杂。2013年,转岗到余杭中泰街道当禁毒社工时,他还以为工作相对单纯,然而,情况远比他想的艰难。

 

  中泰街道有涉毒人员64名,他主要负责管控22名社区戒毒人员和7名社区康复人员,大多刚经过强制戒毒被释放回家。所谓“管控”,就是掌握他们行踪,和他们谈心,时不时对他们尿检,防止他们复吸。


 

  老姚没见过毒品,但他管控的涉毒人员吸毒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打电话也能听出八九分来。“看气色就能看出来。”老姚说,他手上有两人复吸过,都是打电话发觉的,“声音慌张,总说忙,叫他尿检,他说要过两天,基本就可以确定了。”

 

  老姚发现,除了家庭对拯救涉毒人员有重大影响外,朋友圈也是涉毒人员再次走向毒品的关键点。他接触的涉毒人员,大多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从赌博、嫖娼开始,被朋友引诱,一开始吸一两次觉得没事,吸第三第四次就上瘾了。


  所以,只要涉毒人员到他这里报到,他就会要求他们马上换新手机号,“把原来的号码扔掉,彻底和那个不良朋友圈断掉。”

 

  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这件事,靠老姚一人是不行的,还要寻得戒毒人员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但让他意外的是,每当他去家访,那些父母都劝他“别白费力气了,我儿子管不好的。”“不指望他养老,有没有这个儿子我们都无所谓”……

 

  40多岁的阿铁(化名),原本生活得很好,前几年社区征地拆迁,成了“暴发户”,阿铁迷上赌博,从亲友间小赌发展到借钱大赌,大半年输了十几万,场子里的朋友怂恿他说,毒品可以放松心情,于是阿铁“试试看”,很快把家产败光,还负债累累,老婆要跟他离婚。

 

  阿铁被抓后,接受强制戒毒后由老姚帮扶。和阿铁聊天,老姚发现,家人都不要他了,让他完全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变得敏感多虑,而场子里的“朋友”偶尔还会找上门,勾起他心瘾。

 

  如果家人不拉他一把,他很可能又被“朋友”拉回万丈深渊。于是,老姚一次次找阿铁父母拉家常,让阿铁父母把心里的恨和气都发泄出来。阿铁老婆坚持离婚,他也一次一次上门,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她的选择表示理解,陪她说说心中的苦。慢慢地,阿铁父母和老婆的态度缓和下来,老姚继续劝他们再给阿铁一次机会,“如果你们都放弃他,那他就真的完蛋了”。他们最终答应了。

 

  他听说,阿铁疼爱女儿,女儿却因小伙伴一句“你爸是吸毒的,我们不要和你玩”变自卑,对阿铁开始讨厌,老姚便以为女儿着想为突破口,劝阿铁为了女儿戒毒,多关心孩子成长。


  老姚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阿铁回家还做起小生意,在老婆帮衬下,生意不错,最近还重新买房了。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戒毒人员再造出一条“阳光之路”,让越来越多的戒毒人员从这里走上新方向,开始新生活,一个个泥足深陷的背影被拉上岸,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