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社工 >> 从迷失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从迷失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2018/2/1 10:06:53   来源:眉山强戒   

 有这样一些人曾陷入毒品无法自拔

曾迷失自我背离社会

而我们眉山强戒所一直都在用适合的方式

帮助他们点燃对未来的希望

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下面眉小戒给大家分享一个

成功戒毒的故事

 

 

杨某 男, 出生于1984年,彝族,盐源县人,家有父母、妻离家出走5年,女杨一花(化名)13岁,初中一年级,由父母代为抚养。杨某20岁时因盗案被判刑5年,26岁时因吸食海洛因被拘留15天。30岁因吸食海洛因被强制隔离戒毒,在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入所不到一年,多次违规违纪,因参与斗殴哄闹、抗拒劳动、故意损坏矫治设施、对抗民警管教而连续两次被降级处遇,实行严格管理。第二次严管期间,值班民警、主管民警、大队领导多次教育疏导,杨某表现“恨”而不语,面部冷漠僵硬,不承认错误,只反复说一句“随便你们”。 之后,杨某拒不参加所有矫治活动,饮食渐少,或不吃,时而卧床不起,人渐瘦,精神萎靡,被列为所级“重点人员”。


 


杨某,对社会有偏见,对管理者仇恨,对生活不抱希望。然而在眉山强戒所民警的帮助下,在社会的帮扶下,最终成功戒掉了毒瘾,重返了社会,重返了家庭。跟着眉小戒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重回正轨的?



教育科长骆志军对杨某进行了三次谈话,杨某态度上有一定改变,脸上怨恨有所缓解,开始回答问题,但只要说到“错误”“违规违纪”等,他又沉默不语。结合主管民警、主管大队领导的分析,一致认为杨某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漂泊没有正常朋友,近三年没有回家,情感孤独;家庭贫穷、个人长期失败的经历形成了“失败者心态”,及相应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








用爱温暖彷徨的心

 

眉山强戒所设法与其家人联系,争取家或当地政府关照,解决情感孤独。

骆科长选择了5名盐源籍戒毒人员进行掩护,以打消杨某怀疑、抵触心理,让他们逐一在摄像机前对家人说“心里话”。一听说要家访,杨某眼泪涔涔。面对镜头,他几次欲言又止,最终用彝族语言说了,大致意思是,他因吸毒被抓,现在眉山戒毒所,很想念爸爸、阿妈、阿花,对不起。

 

 

 

盐源探访回来,骆科长组织了相关戒毒人员分别观看了探访纪录视频。

杨某了解到乡政府的具体“精准扶贫政策”、村主任讲述的即将村村通公路、国家给了杨家特困补助;

看到了几年不见的爸爸、阿妈苍老慈祥的模样、听见了他们 “要感谢共产党”、现在“社会化越来越好啊” 的肺腑之言;

看到女儿长高了,冷冷的面容、稚嫩的声音带着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忧伤;

看到了民警对女儿的慰问、安抚,特别是民警捐助300元钱时,一花激动得要下跪,民警快速扶起,说“给你帮助,是要你勇敢地站起,坚强地走,不是要你下跪”时,杨某眼圈红了。

 

 

 

听到一花哽咽地说:“爸爸,爷爷奶奶常常念你,提到您就哭,以为您不在了,您要好好的,我想来看您,但没法来,您知道的,只有您自己努力,争取早点回来”时,杨某泪光闪现。

 

 

 

 

民警借势对杨某讲:“只要走正道,未来生活将越来越好;家人都等你盼你;你女儿想来看你,如果你也想,所里会想法成全,现在就看你了!”“感谢警官,我知道怎么做”杨某起立向骆科长深深地鞠了一躬。

接下来,杨某主动参与各种矫治活动,还要求劳动,俨然变了个人似的,一周后,杨某进入了普通管理。

 

 


社会的帮扶,走出困境

 

 

争取当地政府或社会力量对其进行帮扶,解决一些家庭困难问题,促其改变对社会的偏见认识。

虽然杨某能遵规守纪,积极表现,但不时有叹气,脸上仍带阴沉,问询得知,他为未来担忧,“不知回去干什么,父母老了,一花将来怎么办等”。

几经努力,教育科帮助一花入选成都贝凯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星光关爱特困儿童”。贝凯商贸志愿人士如约将一花带到眉山。杨某的特殊会见安排在心理中心。民警回放了重庆一个断掉双臂还将一片荒山变成珍贵绿林的成功案例;志愿者讲述了几个帮扶对象成功成长的故事,介绍了公司给杨一花每月300元的生活帮扶,及正常考取高中、大学学费的决定。杨某连声说谢谢,拉小花一起向志愿者鞠了一躬。中午,民警、志愿者、杨某父女一起吃了“亲情餐”。

 

 


榜样的力量

 

 

寻找榜样,宣讲时势政策。通过宣讲国家大好形势,精准扶贫政策等,使其看到希望、激发生活信心。

很快,杨某就快出所了,正值有一批彝族人员即将解除出所,教育科联系了出所保持操守5年的彝族人员培某来所“传经送宝”。培某讲述了自己如何抵制毒品、如何与“孤独相处”、如何干正事的生动经历,特别强调,正道也不都是平坦的,但走正道时不恐惧,在正道摔倒了,爬起来会走得更稳当。杨某听得认真,还不住点头。

 

 


信心的建立

 

创造机会,增强自信,改善“失败者”心态及相应思维模式、行为应对模式。

之后,杨某进入了自主宽松管理。各方面积极表现,特别配合民警管教,还协助民警解决彝族戒毒人员的偏激狭隘思想造成的鸡毛小事。教育科还专门安排他献身说法,多次为来所接受禁毒警教育的学生讲解毒品危害,师生们的热情掌声让杨某得到自信,体会到了自身有“价值”。

 

 

 

最后杨某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已经出所快一年了,还没听说再次吸毒。杨某的改变,达到了矫治预期效果,是家人、戒毒场所、社会帮扶、社会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心态变了,原来的习惯性失败、狭隘偏见的思维与应对模式得到了良好校正。

 

 



 

最后眉小戒想说

无论前方有多少磨炼和艰难

也请保持向上向善的心

珍惜生命,珍爱家人

拒绝毒品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