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社工 >> “爸爸,我的世界还有你”戒毒康复帮扶案例
“爸爸,我的世界还有你”戒毒康复帮扶案例
2019/3/18 16:10:41   来源:文章转载于:社工客   

          一、 案例背景

 (一) 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周某

案主性别:男

案主年龄:48

婚姻状态:离异

戒毒状态:戒断三年未复吸

管控状态:强制隔离戒毒

(二) 案主背景资料

案主自述于1997年开始吸食海洛因,那时跟村里的那些有滥药的朋友关系很好,经常出来聊天,慢慢地就跟他们一起吸毒,有两次强戒记录。

走上了吸毒这条路后,案主意识到吸毒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财政困难、触犯法纪等。

案主叙说那时没有想太多,直到后来在2011年被捉去强制隔离戒毒之后案主的驾驶证一直使用不了,案主就经过多次的咨询还是不了了之,后来担心再吸毒就更严重了,就成功的戒除了毒瘾,2011年至今一直保持操守。

2017年1月,案主到社工站进行求助,表示自己的驾驶证、身份证一直使用困难,社工经过查询发现案主的管控状态仍然是强制隔离戒毒,案主期望获得社工帮助,社工和案主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服务关系。

后来经过多次接触后,案主表示不光只有更改状态的需求,于是社工决定对其进行个案工作管理。

二、 个案心理社会评估

(一) 心理评估

1、 自我概念评估

案主表示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稳定的收入了,基本生活都是需要亲朋接济,觉得自己十分没用,工作又找不到还要照顾一个儿子,自己又什么都不懂担心教育不好孩子,并不是一个合格爸爸的形象,自我价值比较低。

2、 性格特征分析

案主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他人的态度十分有礼貌,抱有善意的,性格平易近人。

访谈过程中的语气态度都是十分温和的,但是案主并不是很会表达自己,一般对于社工的问题都是比较简短的词句回答,也比较少去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只会反映客观的情况,是一个比较内敛不少言辞的人。

3、 问题压力应对

案主的生活中其实的充满了打击和困难的,但是案主表现出还是比较冷静,不会过激处理,但是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排解自己的压力和处理问题,存在消极应对的情况,自身要改变处境,解决问题的欲望中等,行动性不高。

(二) 社会评估

1、 家庭环境

案主自述父亲已去世,母亲健在今年90多岁。案主的家庭结构较为复杂,案主有4个亲姐,3个亲哥,案主最小,案主在2005年离婚,跟前妻生有一个13岁儿子,前妻离婚以后基本没有再联系,也不回来看望两父子。

但是案主跟家人关系良好,生活拮据的时候基本是兄弟姐妹接济帮助。

2、 交友圈子

案主表示以前因为经常出去跟朋友喝酒吃饭,而且很晚才回家,妻子对此不满意,而且总是因为小事吵架,所以最后离婚了。

每当案主情绪不佳,感到烦恼的时候,就会找回那些滥药的朋友去发泄情绪,但是案主表示这段时间已经减少很多了。案主表示与没有滥药朋友的关系良好,跟以前戒断的朋友还有联系。

3、社区坏境

案主两父子居住的房子比较破落,身边的邻居都知道自己以前吸毒、离婚,因此关系一般。村居也因为案主的吸毒史不愿意给案主进行低保申请,社区融入存在一定困难。

三、 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 问题分析

1、 管控状态没有更新

案主自从强戒出来以后,状态一直没有修改,导致身份证、驾驶证使用出现问题,阻碍正常生活。

2、 家庭贫困,生活困难

案主儿子的户口跟了前妻(贵州),由于没有出生证明,儿子的户口很难转回本地,因此增加升学和学杂费的压力。

儿子的养育和教育费用都要案主承担,案主在2015年中风,即使康复以后双手都无法用力,不能够做高强度的体力活,因此只能辞去原来五金工厂的工作在家务农。

由于有吸毒史对身体有不可逆转的影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因此整体的收入的微薄的,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但是村委会由于案主有吸毒史,并且户口本上只有案主一人,还是有收入的情况下不符合低保的申请条件。

3、 就业困难

案主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胜任一般的工厂工作,生产劳动能力低,生活长期靠兄弟姐妹接济,导致案主的自尊感低下,更加觉得自己不能做什么。

这需要社工对其进行就业资源的链接以及就业观的指引,增强案主的就业动机和就业积极性,以增加家庭收入,通过就业帮扶,提升案主自身的价值感。

4、 亲职能力不足

儿子幼年时期案主基本在戒毒所度过,因此两父子的感情基础比较弱,离异后,单亲家庭的环境下,案主和儿子缺乏有效的沟通,儿子比较叛逆,案主文化不高不懂什么教育问题,表示十分无奈。

(二) 需求分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理论中的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人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统一性,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任务、危机,才能让人对下一阶段的统一性问题做好准备

在案例中,案主正处于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的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案主的任务是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与养育,在这一个阶段还需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但是在早期案主长期在戒毒所,无论是经济支持还是子女教育,他对家庭承担的责任比较少,生育感并不强烈,倾向于专注个人世界。

因此社工需要帮助案主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就需要增强案主对家庭子女的奉献感,提升案主的就业动机、关心教育子女的意愿和能力。 

四、 服务计划

(一) 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认同和社会互动,社会网络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并影响深远。

社会支持会让个体不断增加被尊重的感觉和被接纳感,个体也相信自己对支持、信息和反馈的需要能得到满足,社会支持具有心理学和社会学双重意义,可以是个人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这一个个案中,案主内敛自卑的性格使她和各个社会系统都缺乏良好的沟通,不懂得去获取身边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

因此协助案主看到身边的支持因素,引导他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支持去缓解困扰对案主解决当前困难和日后生活重建有重要的意义。

2、赋权视角

“赋权”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是指充实个人或者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安祖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

由于社会利益分化和制度安排的原因,弱势群体取法维权和实现自我利益主张的权力和能力,但是无权或是弱权的地位状态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在适当的协助之下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这强调案主的自决和自我实现。

案例中的案主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收到社会的排挤,也缺乏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工帮助其连接资源,提升自身对生活的影响力和控制能力,有力与案主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保持更加长时间的操守。

(二) 服务目标

短期目标:帮助案主更新管控状态;协助案主进行低保申请;为案主链接就业资源,促进就业;提升案主亲职教育能力。

长期目标:让案主重新融入社会,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依靠个人努力和社会支持,让案主可以成为家庭中独立而有力的支柱,让案主的工作和亲职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好这个阶段中工作和育儿的人生任务。

(三) 介入策略

主要充分发挥社工链接资源的能力,挖掘不同的社会支持,为案主充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协助案主提交申请材料,更新管控状态,解决案主身份证、驾驶证使用困难的问题。

2、到村委员会询问申请低保的条件,并且说明案主的特殊情况,希望让案主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3、 多渠道寻找合适案主的就业机会,让案主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定期联系案主访谈,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生活,给予案主支持,增强案主的自信。

4、 对于案主的亲子和家庭教育问题,社工将连接其他机构的资源提供支持。

五、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社工和案主定期晤谈,给予案主鼓励和支持。社工通过家访和访谈,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起努力解决案主的问题。

社工通过多次电话访谈,对案主进行近况的问候,在沟通中案主多次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的安抚,并给于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案主乐观面对生活。案主非常感谢社工的关怀,也愿意配合社工开展辅导工作。

第二阶段:链接政策资源,缓解生活困难

社工主动为案主提供资讯上的协助,针对案主的问题,社工分步给案主进行解决。

首先是协助案主收集、提交申请材料,上报到区禁毒办,更改管控状态,解决身份证使用困难的问题。

但最后根据法律规定,案主的驾驶证是依法注销的,需要重新报考,社工也跟案主说明了相关的情况,虽然安祖感到十分沮丧,但是他也理解自己做的事情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对于以后要不要考驾驶证,案主表示会考虑。

然后社工陪同案主到村委会询问案主儿子的入户情况,社工先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得知案主难以入户的原因,并且这是暂时无法解决的。

社工还向村委咨询案主是否符合申请低保的要求,案主向村委说明了相关情况,最终经过多方协商,案主终于获得了申请低保的资格。案主的一部分问题获得解决后,案主的态度更加积极,想做出改变的动机更加强烈。

第三阶段:推动就业帮扶,促进案主就业

在处理好外界层面上政策的为题后,社工给案主进行就业安置帮扶。了解到案主身体不方便以及也好照顾儿子的问题后,社工对就业信息进行了筛选,为案主寻找适合的工作。

但是案主自身的自尊感比较低,就业积极性也不高,对社工给予的就业资源链接都是应付式回答,并没有积极去面试。

根据案主的状态,社工和案主做swot的分析,和案主一起共同探讨内外环境下的优势和劣势,调整案主的就业观念,并且不断给予鼓励。

经过多次的面谈,案主虽然没有去接受社工的就业资讯,但慢慢有了自己的计划,最终决定去花场做兼职,还有去做摩托车搭客,现在的收入也比较稳定,社工为案主的改变感到欣喜。

案主表示这个只是暂时的工作,还是希望找到更加稳定合适的岗位,社工也答应和案主一起努力,寻找更加合适的工作。

第四阶段:提升亲职能力,调整家庭角色

针对案主家庭亲子关系的问题,社工先通过家访了解案主和儿子(小斌)的相处方式,社工发现案主和儿子基本是不聊天的。

儿子面对社工也比较害羞沉默,但是根据案主反映,老师投诉孩子在学校比较调皮,也不专注于学习,经常让案主在家多教育小斌。

但是案主表示在家庭教育方面自己什么都不懂,比较无助。

对此,社工决定首先从沟通方式入手,调整案主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向案主说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小斌在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并且引导案主学习一些亲自沟通技巧,例如写信、同理、倾听,着重强调案主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承担起主动教育孩子的责任。

然后针对小斌,社工连接附近的青少年社工资源,跟进案主孩子的问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疏导,并且通过青少年的小组工作引导孩子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

经过多次的面谈、练习、家访、反馈,案主和儿子的沟通增加,表示亲子关系比以前亲密。

案主在家的时候,就会承担起家庭照料的责任,希望可以照顾好家庭,孩子也慢慢去主动和案主倾述,对于案主的这些进步,社工给予充分的肯定,社工鼓励案主继续坚持,继续为家里分担更大的责任。

六、 评估

(一) 评估方法:访谈法、观察法

(二) 过程评估

在个案的前期,案主对社工的态度虽然是比较友好的,但是案主对于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是轻描淡写,不愿意跟社工透露细节情况以及内心感受。

对于社工的帮助没有有觉得可以真正改变现状,仅仅关注的自己的管控状态问题,对于其他需求的改变动机比较低,社工通过访谈努力让案主去觉察自己的需求。

在个案的中期,案主看到社工对自己的帮助以后,慢慢信任社工,也坦然其实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只是觉得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才可以有所改善。

有时候会觉得十分无助我苦恼,社工通过连接资源给予案主帮助,案主在社工的引导下也开始有自己的计划和思想。

在个案的后期,案主已经懂得对自己的就业有所计划,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愿意不断去学习提升自己。

通过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去帮助案主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慢慢淡去“戒毒”的标签,这样的帮扶更加有利于案主自身的调整。

(三) 成效评估   

通过社工的介入,服务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给案主的家庭带来了帮助,改善了案主对生活的态度,更新了案主的管控状态,方便了案主的生活;协助案主申请了低保,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强了案主的就业动机,促进案主就业,提升家庭收入,增强案主自我价值感。

链接其他机构资源,协同改善案主的亲子关系,让案主承担家庭责任。个案中通过连接社会支持,赋权于案主,让案主体会适应能力,个案效果明显。

七、 结案

经过评估以后,社工和案主都认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社工协助案主基本完成了服务计划设定的目标,双方都同意结案,如果以后再出现其他问题,再开案处理。

八、 专业反思

(一) 看待吸毒人员的视角

作为一名禁毒社工,如何定位吸毒人员的角色,会直接影响服务计划的制定。如果用以往的定位,觉得学员是“违法者”、“道德沦丧者”这明显是不符合社工的价值观的。

学员其实和其他服务对象一样,都是有需要帮助的人,只是他们的需求比较特殊。

但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学员的重点需求已经不是戒毒,而是如何才可以向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社工的介入就是协助他们寻找社会支持,重新融入社会。

(二) 社会支持对保持操守的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对每一个自然人社会化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员带着“吸毒人员”这个标签的时候,社会的歧视会让他们获取社会支持存在困难,进一步加深他们 “弱势群体”的程度,求助无门的情况更加不利于学员的康复。

对此,社工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帮助案主链接资源,成为资源和案主之间的桥梁,同时要让案主明白自己是能够获得支持的,也要提升案主获取资源的能力,这是让他们摆脱孤立无援的状态的重要举措。

文章转载于:社工客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