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社工 >> 社会工作在禁毒领域的职业困境
社会工作在禁毒领域的职业困境
2017/1/16 10:24:31   来源:一线希望   
摘要:自《禁毒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陆续展开了对戒毒康复工作的积极探索,戒毒方式从以前的强制戒毒、劳动戒毒逐步转变为了机构戒毒、社区戒毒新模式。与此同时,禁毒工作的重点也从吸毒时的干预转换为毒品的预防以及戒毒后重新回归社会,新的工作重点与社会工作不谋而合,禁毒社会工作也开始发展,各地陆续建立了禁毒戒毒社会工作组织,但由于发展还处于初期,还有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文章通过北京戒毒中心T为例,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简要分析社会工作在禁毒领域的职业困境。 关键词:社会工作;禁毒;职业困境 我国的主要戒毒方式目前有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方式。由于自愿戒毒治疗周期短(一般为7-15天),非强制性不好管理,缺乏后续的心理辅导、社会回归的帮助等原因,复吸率为最高的。而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我国强有力的戒毒方法,复吸率也在90%以上,复吸者数量仍处于高水平(司法部,2004)。一旦吸毒者复吸,那么先前做的生理脱毒的工作都将功亏一篑。 《禁毒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开始陆续展开对戒毒康复工作的积极探索,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戒毒康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无论是依托劳教所改建的康复中心,还是新成立的新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新的治疗方法、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对既有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更加重视戒毒康复的整个过程:先脱毒,再康复,最后回归社会。这也突出了戒毒康复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心戒毒人员的内心感受和未来的发展,为社会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不少康复中心提供本中心原有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培训班,鼓励中心内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许多康复中心选择与高校合作,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心内志愿者,带领戒毒康复者进行小组工作,并与中心内工作人员合作开展个案辅导和家访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的出现,对于细化戒毒工作,调节戒毒人员与家人、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技巧,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充分调动中心内各部门、中心外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促进戒毒人员最终顺利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国内外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国外比较出名的TC(therapeutic community)戒毒模式,属于一种居住治疗模式。TC 戒毒模式最早始于60年代中期,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TC模式将戒毒与仿家庭环境相融合,让病人吃住生活在一起,以集体治疗为基础,相互帮助和制约,最终促成个体行为和人生观的转变(高朝霞,2009)。目前比较出名的TC模式有凤凰村(Phoenix House)、星星之屋(Start House)、日顶村(Day top Village)等(龚国如、邹晓敏、宋娟等,2006)。它善于利用已戒毒成功者的经验来影响其他戒毒康复者的认知和行为,树立榜样,增强戒毒者的信心。大量研究表明,TC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澳门于1990年用自愿戒毒代替了强制戒毒。2002年设立了戒毒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就包含了社会跟进治疗。在戒毒康复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特别是在治疗小组、心理辅导、回归社会、操守监管等领域。特区社工局还积极倡导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建立“自主组织”。香港也紧跟其步伐,用多种形式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如:中途宿舍、戒毒康复中心、宗教力量感化、私人医生等。 1998年,云南中美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在昆明正式成立,也是我国首家以TC模式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戒毒中心。这家中心不仅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而且根据我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特点将国外的康复模式进行了本土化。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在戴托普戒毒康复中心接受治疗6个月以上者,戒毒成功率在50%~60%(杨茂彬、冯煜、张官柏等,2002)。甚至一些吸毒史长达九年的戒毒者、复吸次数达十次以上的戒毒者都在这里成功地进行了戒断。这些戒毒成功的人,一部分重返社会找到工作,一部分自愿留在康复中心为其他戒毒康复人员服务。 此外,上海2003年在禁毒戒毒领域开始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成立了禁毒NGO,开始正式招聘和培训禁毒社工。上海以政府购买服务、非营利组织承接服务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禁毒社会工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禁毒社工遵循专业价值理念,同时运用个案、小组、家庭等工作方法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康复帮助、生活关心、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服务和行为督促等多项服务措施,在降低复吸率、预防犯罪、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范志海把上海的经验归纳为“过渡社会工作模式”(范志海,2005)。可以说,上海模式给国内的其他地区做出了一个示范,为其他地区的禁毒戒毒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 二、社工在康复中心的工作及其困境(以中心T为例) (一)中心T工作情况简介 2007年2月,作为司法部确定的全国八所戒毒康复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T正式启用,开启了以康复方式戒毒的全新探索(徐隽,2012)。中心启用九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戒毒康复工作。总结如下: (1)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为康复人员制定“体能康复计划”。康复人员每天都要进行身体锻炼,不仅是为了修复被侵蚀的身体,也是为了让康复人员养成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 (2)与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一些科研所合作,引进社会工作学生做志愿者服务。提供一整套心理咨询援助体系,涵盖了康复人员从入住中心到回归社会的全过程。 (3)家庭修复。中心与每名康复人员家属都签订了帮教书,集家庭的力量一起治疗康复人员。同时开设“家属课堂”,教给家属们观察技巧、沟通方法和防复吸技术。 (4)职业技能培训与推荐就业。中心与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开设了会计等多个实用科目的培训课程,帮助康复人员习得就业技能。目前中心已累计帮助 200 余名康复人员成功就业。 (5)发展共建单位,建立社区康复辅导站。本着“所内安心戒毒,所外加强巩固”的原则,中心先后与石景山区古城街道、东城区龙潭街道等 15 家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并在 4 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康复辅导站。 (6)建立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2012年,中心又提升了共建规格,与大兴、东城禁毒委共建“阳光之家”,对社区戒毒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中心以及社区辅导站输送专业人才。 截至2013年底,中心T累计收治1050人,现有的470名督导对象中,有79人实现了 3年以上戒断,占总人数16.7%。然而,在取得了工作硕果的同时,中心T也面临一些工作上的困境。在对中心T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中心面临的具体问题,首先是戒毒者的观念不够,总希望通过简短的药物脱毒就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不重视心理脱瘾和回归社会的过程;然后是戒毒者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如就业问题,是康复中心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而且戒毒工作由于其特殊性质,有时也会带给工作人员一些负面情绪。如何帮助工作人员排遣掉负面情绪,冷静看待目前工作面对的困难,也是目前戒毒工作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职业化的必要性 自从中心T引入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做实习生和志愿者,以及聘用了一些曾经做过社工的工作人员做勤工后,中心内的工作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首先,中心内的工作内容丰富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中心内的心理咨询师一起配合,作为“组长”带领戒毒康复人员展开小组工作,帮助组员对以往的错误观念进行反思和矫正,对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并促进大家进行经验分享,增强抵御毒品的决心和能力。一段时间小组工作后,戒毒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社工实习生素质较高,提供的新的工作方法有趣也有用,补充了现有的、较为单一枯燥的工作模式。而戒毒康复人员认为社工实习生“年轻有趣”,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小组工作也确实带给他们一些新的思考。不过他们也提出,社工实习生存在人员不稳定,服务易出现间断的问题,有时候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因为实习生的频繁更换,导致工作关系不断需要重建,削弱了康复人员参与社工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全职”社工入驻戒毒中心,很多工作的连续性较差,有时候实习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也碍于没有身份和立场,难以跟进督促,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其次,自从社工实习生进入戒毒中心后,社区戒毒辅导站的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持。设立中心外的社区辅导站是2010年之后,中心T开始尝试的工作之一。每个社区配备两名左右的工勤人员,有些工勤人员以前做过社工,有的则完全是外行。自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来到中心工作,每个社区辅导站每周都会有一两次的“专业人员支援”。目前社区辅导站的工作还是比较简单和不专业的,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很有限,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社会工作在社区戒毒工作中职业化,一方面招聘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作为社区戒毒工作人员,一方面不断给社区的工勤人员提供社会工作方面的培训和督导。 (三)职业化困境原因分析 目前北京戒毒康复工作的职位设置中,仍然缺少禁毒社工的职位设置,现有的工作人员,常常都是一人身兼多职,有多个身份。随着北京市的各戒毒康复中心规模的增长,工作体制必将更加细化,而禁毒社工职位的设定,必将对提高戒毒康复工作的效率,促进工作的专业化、建构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从前文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是非常受欢迎的。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了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的职业化呢?我们采访了中心主任 X 和所长 S,目前戒毒工作的招聘制度并没有包含社会工作专业,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禁毒社工的职位。但出于工作需要,戒毒中心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以及有专业背景的勤工人员(主要是驻守社区,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也算是对社工职业化的一种试水,相信良好的工作效果必将促进社工在戒毒工作中的职业化。 中心主任 S 还提到,目前戒毒中心没有禁毒社工这个职位,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简单,延续了一些老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没有特别的工作效果考核制度,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压力,那么对于新的工作方法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其次,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事物,很多人还不熟悉,专业发展也不够成熟,像医学专业,就有成瘾戒瘾的专门研究,在心理学上,有成瘾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但是社会工作还没有和戒毒工作极为对口的子专业,这也是阻碍社工在戒毒领域职业化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如何促使禁毒社工的职业化,在综合了前文的种种讨论后,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首先,在禁毒戒毒工作体系中,从上至下真正设立禁毒社工的职位,明确职位的薪酬、福利与工作职责。第二,建立工作岗位和专业人才出口的紧密对接,比如,民政部管理下的社会工作部可以跟地方上各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以及社工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减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第三,介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对社会工作专业做细致的方向划分,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虽可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却远远不足以应对实际工作,介于这种情况,社会工作部应该提供各种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培训,比如禁毒社工培训课程等,来不断给禁毒社工充电,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信心。最后,在设置了禁毒社工的岗位后,还要对戒毒康复体制作出梳理和调整,以促进禁毒社工跟其他不同身份、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促进戒毒康复事业的发展。 (谭湘颖. 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的职业化困境——以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T为例[J]. 长江丛刊,2016,(16):95-96+98.)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