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社工 >> 禁毒青春,怎能不热血
禁毒青春,怎能不热血
2017/7/17 13:16:28   来源:一线希望   

1

每次行动都是生死考验

跨入禁毒战线十余年,每年200余天频繁往返于边境线上,他不断变换身份,一次次深入虎穴,一趟趟游走在生死边缘,书写着80后禁毒警察的机智神勇。

他就是吴凯。2006年7月,23岁的吴凯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分配到云南省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现任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一大队副大队长。十余年来,吴凯侦破毒品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多名,缴获毒品4300多千克、各类枪支33支、涉毒车辆近百辆、毒资8600余万元……

作为禁毒警察,吴凯可以在多种角色里自由转换:药材商人、出租车司机、农民、包工头。他乔装成什么人物就像什么人物。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普洱是境外毒品渗透的第一线,是全省乃至全国禁毒斗争的主阵地。看似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段、每日成千上万匆匆而过的人流,吴凯的一个眼神却能扫出平静下的暗流涌动。这样的好眼力,都是源于他常年侦查办案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归纳总结。

也正是凭着这样一双“火眼金睛”,吴凯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立了功。在普洱市近年来一案缴获毒品、毒资数量最大,抓捕毒枭最多,并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十大精品案例之一的“2009·09·09”特大系列贩毒案件中,吴凯凭借缴获的一串钥匙,就判明了车型,找到了车辆,并且找到了1800多万元毒资。刚参加工作仅两年多的吴凯第一次办专案,就让人刮目相看。

2011年,在普洱市思茅区刀官寨,为抓毒贩,吴凯和同事已在此守候了一天一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就要亮了,就在这时,几名毒贩驾车突然出现在卡点,看见堵卡民警,一脚将油门踩到了底,准备强行冲卡。千钧一发之际,吴凯和同事们置生死于不顾,加速驾车拦截住了嫌疑车辆。“轰”的一声,三车猛烈相撞。吴凯驾驶的越野车冲上路边的栏杆,又是“嘭”的一声,车胎撞上了石头棱角,爆了。不等车辆停稳,吴凯和同事们一下从车里跳出来,冲上前去,拉开车门,迅速将惊魂未定的毒贩制服。

而这样的生死时速不止一次在吴凯的禁毒生涯里上演。一次,当吴凯与专案人员在停车场抓捕一名毒贩时,已察觉的毒贩驾驶一辆别克商务车在停车场左冲右撞,并疯狂喊道:“撞死一个就够本!”说时迟那时快,吴凯迅速抓起一根铁棍,在闪身避开迎面车辆撞击的一刹那,回身用铁棍猛击车窗。“哗啦”一声,车窗玻璃碎了,吴凯和民警们迅速扑进车窗,制服了毒贩。而毒贩的身旁,还放着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2012年,吴凯从一名禁毒警察成长为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一大队副大队长,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对于“领头雁”的角色,吴凯有一句口头禅:“我先上,跟我上!”

在吴凯和战友的努力下,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屡创佳绩: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被云南省禁毒委和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缉毒先进集体。而吴凯本人,也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4次,5次受到各级嘉奖,并荣获信息化运用标兵称号,当之无愧地成为普洱禁毒战线的“名牌警察”。

2

90后民警:年轻的侦查“老手”

在吴奇行的办公室,案卷塞满了柜子,甚至堆到了桌边的地上。“今年以来,还没有一个晚上能在12点之前回家。”这个主侦涉毒案件的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东派出所90后民警说,自己这么“拼”,除了希望趁年轻多做些事,更多的是对毒品的深恶痛绝。从警3年来,他一直战斗在侦查办案一线。自去年参加禁毒工作以来,先后参与破获毒品类案件39起,抓获各类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05名,缴获各类毒品700余克。获得嘉奖1次,2015年被评为市优秀公务员。

2015年初,吴奇行刚到鼓东派出所案审组不久,第一次接触到一起涉毒案件,这次的经历着实让他“吓了一跳”。当天,吴奇行和同事抓获了一名吸毒嫌疑人,并从他身上发现了一张酒店房卡。“去搜一下,或许还有发现。”于是,吴奇行和另一名同事便赶到该酒店,打开房门的一瞬间,两人都惊呆了——十几个正在吸毒的男男女女挤满了房间。两个人如何制伏十几个人?吴奇行和同事的脑袋里瞬间浮现了几种方案,最终两人决定智取,“假装身上带了枪,先把他们吓住。”随后,两人配合着先制伏了其中两三个蠢蠢欲动的人,其他人见状便乖乖配合。支援警力到达后,十几名吸毒人员被成功带走。“成功把他们带回所里后,我觉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吴奇行说,而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至今仍伴随着他,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禁毒工作的特殊性,曾经让来自外地、既不熟悉环境又没有线索的吴奇行感到头疼。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寻找线索,多办案件积累经验。一年多来,吴奇行已褪去青涩,成为一名经验丰富且气场强大的“侦查老手”。

2016年8月,吴奇行和同事获悉一个外号叫“强仔”的人经常从外地购进毒品在福州贩卖。8月16日,得知有人前往“强仔”租住处购买毒品,吴奇行和同事迅速出击,抓获“强仔”及黄某、徐某、林某4人。搜查中,民警分别从黄某和“强仔”的物品中缴获冰毒约37克,以及大量吸食冰毒和海洛因的工具。黄某和“强仔”交代了自己吸毒的违法事实,然而“强仔”称自己并没有贩毒。

“我们进房间的时候,他们在茶几边。茶几上有很多空烟盒,这一定有问题。”然而从对“强仔”、徐某和黄某的讯问中却始终得不到有价值的线索。吴奇行决定从同在现场的林某身上入手,寻找突破口。林某与“强仔”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平日里并无往来,不了解3人的情况,但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称当天在“强仔”家曾听到3人聊天内容,大概是讨论从外地运“货”到福州、黄某提供货源之类的。吴奇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预审攻坚,3名嫌疑人终于败下阵来。原来,黄某一直想把毒品带到福州来卖,而“强仔”表示自己有“客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做大生意。当天民警抓捕时,3人正在商量贩卖方式,茶几上的空烟盒正是为分装毒品而准备的。随后,在几人的指认下,民警从“强仔”叔叔家中搜出3人此前藏匿的冰毒470余克。

涉毒案件的侦办有许多困难,但无论多难,吴奇行都会想方设法“啃”下来。“我见过一些吸毒人可怕的样子,很震撼。我知道我的工作是在为民除害。”吴奇行骄傲地说。(张伟)

3

她既当“中介”,又当“红娘”

近期,在山东省禁毒办、省妇联举行的首届“双十佳”禁毒女工作者评选中,庆云县公安局民警李珍珍荣获“山东省十佳禁毒女民警”称号。这名80后女警,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以及亲和力,帮教、感化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在禁毒战线上彰显了巾帼之美。

禁毒的关键在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教育。深知这一点的李珍珍将很大精力放在了禁毒教育上面。她经常到辖区中小学进行授课,先后制作了不同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课件,根据毒品犯罪形势和涉毒案例不断充实更新课件内容。其间,在她的组织指导下,庆云一中成功入选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同时,她还不定期组织师生、家长、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责任人到毒品法制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开展了禁毒知识竞赛、漫画、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她先后开展授课活动60余场,为有关单位开展禁毒教育培训近40场次,指导成员单位开展禁毒宣传活动220余场次。

2015年,负责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帮教的庆云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暨德馨家园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中大部分工作都落到了李珍珍的肩上。面对眼前的未知,她没有慌乱,而是从最初的走访建档、系统信息梳理和维护做起,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庆云当地的“五位一体”帮教模式。去年,她撰写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入选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现场评比,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入选作品,获得三等奖。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一些成功戒毒人员会因社会、家庭的歧视,郁郁寡欢,从而导致重新吸毒。”李珍珍说,让吸毒人员从毒品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开始生活,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她经常走进戒毒人员家中,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成立帮教小组,为戒毒人员提供一对一帮教,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中存在的无业、家庭破裂等客观事实,李珍珍既当“中介”,又当 “红娘”,通过联系培训学校让吸毒人员学技术,并给他们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女青年张某,原本是一名幼师,一次,她被好友引诱喝下了掺有毒品的饮料,从此先后因吸毒被拘留多次。2014年6月,她被德馨家园服务中心接回执行社区戒毒。“都知道吸毒的危害,但我们这种人能做什么正事?我们想过正常生活,都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张某说,刚开始连她自己都不相信能重新来过,但到了中心后,李珍珍却对她格外体贴、照顾,还帮她找工作,这让她感动万分,而且也增强了她戒毒的信心。如今,她通过创业成为个体经营者,并结婚生子,过上了新生活。

据了解,庆云县德馨家园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接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63名,均未发生复吸的现象。此外,李珍珍负责的易制毒化工企业无一例化学品流入非法途径,她负责的“逢嫌必检”工作执行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控率均为100%,走在全市前列。( 鲁 萱 )

>> 返回
在线调查
专家答疑更多
北京矫治戒毒  中国禁毒展览馆  626传媒 
国家禁毒示范教育基地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
支持单位:强制治疗管理处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 义务法律顾问: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 刘子华律师
©2014 626tv.com - 京ICP备130333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74号

分享: